English

爱书情结

2000-06-23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大凡读书人爱逛书店,徜徉书海,浏览群书,偶得一二本钟爱之书,解囊购下,回家开卷而读,实为乐事。

我始有逛书店的习惯早在初中二年级,那时我在上海向明中学念书,每天往返要经过繁华的淮海中路,在这段路上有间颇大的新华书店和旧书店,放学后我便经常入内浏览一番。上高中后,我逛的书店扩大到福州路的外文书店,中国图书发行公司以及南京东路的新华书店,一连数载,乐此不疲。久之,逛书店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,甚而是一种癖好。细想之下,除读书人爱书的原因外,或许我秉承了父志,与书店结下不解之缘。早在我出世前,父亲就在邹韬奋先生麾下的“生活书店”、“大众书店”任职。后经父亲介绍,我还结识了多位“生活书店”老同仁,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对读者的热忱态度使我至今难忘。

几十年来,我从逛书店看书到买书到藏书,目睹了书的变化和书店的变迁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书是社会的风向仪,反映出政治空气、社会动态、人文精神和衣食住行。50年代书店陈列着联共党史,“青年近卫军”等前苏联书籍;60年代书店推广“雷锋日记”和毛主席著作;“十年浩劫”间书店除了“红宝书”、样板戏及赤脚医生手册就别无它书;80年代再版旧书,一批中外名著重新上市;90年代百花齐放,书业兴旺……试想在食不果腹,样样凭票的年代,谁会有闲情买书学烹饪、织毛衣?

书是一种文化,反映一个国家,一个地区群体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。华夏祖先发明了纸,创造了印刷术,我们的书籍质量却长久地落后于人。五六十年代的外文书店里布满了前苏联的书刊,其印刷精美,装帧考究,总令我爱不释手,就连10年制学校的英语课本全是一色精装。作为泱泱大国,前些年高质量(仅印刷装帧而言)的书确寥若晨星。我藏书中有两本尚可充数,一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“十日谈”(1980年版),二是辽宁美术出版社的“西方美术史纲”(1980年版)。改革开放以来,祖国大陆出版业有了长足的进步,不单是印刷技术与国际接轨,而且在装帧艺术品味上超越了港台等地的许多书籍。

书成了我的挚友,书店成了我求友的会所。不论我从前出差到边远的穷乡僻壤,抑或今天出国旅游,我总少不了去当地的书店逛逛。走笔至此,我想起美国洛杉矶图书馆古典式门楣上的一行石刻字:“INTHEWORLDOFAFFAIRSWELIVEINOUROWNAGE,INBOOKSWELIVEINALLAGES.”(从天下大事中,我们只晓今天,而从书本中,我们则通晓全部历史)。我不知这是哪位哲人的警句,确是言之凿凿,令人难忘。

袁国新(澳门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